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应邀做学术报告

日期: 2024/12/10 作者: 浏览量:


2024年12月9日,山东师范大学树蕙堂,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以 “追求疫苗研究的最高境界” 为主题进行了精彩报告。此次报告聚焦获得性免疫的概念、疫苗发展的方向、植物源疫苗和超级疫苗四个方面,为师生们深入解读了疫苗研究领域的前沿知识与科研思路。

张改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现任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主任,农业农村部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转基因安全委员会成员,动物疫病防控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咨询专家,第七届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召集人,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72项,新兽药证书5项,引领了动物疫病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监控、新概念疫苗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

报告伊始,张改平院士阐释了疫苗、佐剂、获得性免疫的核心要素等概念,这些基础概念的讲解为后续深入探讨疫苗相关话题奠定了基础。张改平院士强调 “微量、精准、纯化” 是未来疫苗的发展方向。随后,张改平院士简要介绍了其团队自主研发的“哑铃型结构抗原技术”、“三叶草结构抗原技术”、“俄罗斯方块结构抗原技术”等抗原制备技术。基于这些高效的结构抗原技术,已研制出多个超级高效疫苗和超级广谱疫苗。除此之外,还介绍了植物源疫苗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其团队研发的水稻源的疫苗在安全性、高效性和价格方面都具备显著优势,真正实现安全、微量、精准、高效的疫苗最高境界。

此次报告并非单纯的知识传授,更着重于从科研思维层面给予启发。张改平院士强调做科研要做到 “明白”,“思想决定轮廓,细节决定成败”,在科研探索中,清晰而创新的思维能够勾勒出研究的大框架与方向,而对细节的精雕细琢则是迈向成功的关键阶梯。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使师生们不仅对疫苗研究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对科研思维有所启发。此次报告为今后师生们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学习与研究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也为学校在相关学科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